如果盘点一下EF-M时代的经典机型,m6绝对榜上有名,够用的性能加上无军舰部的设计,经常和22饼搭配当作便携神机。
RF推出第一款半画幅开始,大家就呼吁佳能出一台类似机型,而现在,他终于来了,所以我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找@金億数码 借到了这台R50V,高强度实拍了一个周末带来第一手的使用体验和购买建议;

🟢外观&操控
不仅仅是去掉取景器,作为V系列视频机,做了大量针对视频的优化:
1️⃣增加了变焦拨杆;
2️⃣快门键也换为了录制按键,同时在机身前面也增加了一个录制按键,方便自拍时使用;
3️⃣顶部的模式转盘几乎全改为了视频模式,只给照片保留了一个档位;
4️⃣正面顶部增加了一个录制指示灯,方便快速查看是否在正常录制;
5️⃣侧面手柄处也有三脚架接口,方便竖拍使用;
总的来说是同类机型中优化得比较好的,提升视频体验的同时没有完全牺牲掉拍照;

🟡画质&性能
由于保留了机械快门,照片性能和画质其实跟 R50 差不多。视频性能上则提升巨大,除了 4K 60、10bit 422、C-Log3、H.265这些在参数上的提升,还下放了一堆自家电影机才有的工具:伪彩色、对焦指示、四声道音频…,别说同价位了,大部分1W+的机器都没有有这些功能,佳能为了把 V 系列做起来还真挺舍得的;

🔵镜头
新的 14-30 套头我是相当喜欢,由于佳能半画幅1.6 的裁切系数,过去的 18-45 和 18-150 两颗套头全都等效接近 29 起了,几乎可以看作没有超广,这次的 14-30 等效 22 多一点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同时内变焦+电动变焦也非常适合稳定器使用,30 的长焦等效不到50可能是一大遗憾,不过考虑到 4K 60有裁切倒也可以凑活一下。
使用R50、R10、R7的用户我也非常推荐买一颗试试,这颗镜头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是和卡口一般粗,不会和其他 RF-S 镜头一样在卡口处有一个奇怪的收窄,这才像原厂镜头该有的样子嘛;
RF 卡口暂时没有 22 饼,如何实在想体验极致便携,可以考虑下 RF28 2.8,也是非常小巧;

💰总结
过去很长时间我对 RF 系列的半画幅机型是持悲观态度的,但是 R50V 试用完可以说一举扭转了我的看法,购买建议也很简单,这个价位如果希望买一台既能兼顾拍照又能兼顾视频的机器,那它就是现阶段的最优解(当然不溢价是不可能的)




I’ve been waiting for a camera like this! The mechanical shutter and all those advanced video features are game-changers. I’m curious how the 14-30mm lens performs in real-world situations—sounds like it could be a winner. Definitely makes me want to try one out myself.
I’ve been eyeing the R50V for its video capabilities, especially that mechanical shutter and the new 14-30mm lens—it finally addresses the lack of a true wide-angle option. The addition of professional features like C-Log3 at this price point feels like a game-changer for indie filmmakers.